近日,由莆田市鞋業(yè)協(xié)會申報的莆田鞋業(yè)集體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注冊。該商標的標識像一根鞋帶,從左至右劃出莆田拼音首字母“pt”,并指向遠方。這個“莆田鞋”集體商標規(guī)定:只有在產品物料、價格等方面達到標準的莆田鞋企,才能使用這個標識。目前已授權16家莆田鞋企使用。
曾經在很多人眼中,莆田鞋就是山寨、高仿的代名詞。雖是高仿,但莆田的高仿鞋,不少還是有真材實料的。坊間流傳著這么一個笑話:“如果你的耐克鞋穿兩年就壞了,是真的耐克,如果三年才穿壞,那就是莆田做的。”這說明莆田鞋的質量真不差,但這個笑話讓人五味雜陳。
那么莆田鞋為什么不做自有品牌呢?原因在于,自主設計、打造品牌既耗費時間,需要大投入,而且開發(fā)出來的款式有限,萬一不暢銷,則損失慘重。所以對于很多莆田鞋企來說,心里覺得還是走山寨路賺些快錢、小錢合算。
但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,仿冒品的生存空間必然會被打壓,沒有品牌的商品,肯定沒有光明的前景。山寨鞋注定沒有未來,因為山寨的路在知識產權時代已經走到盡頭了。
同樣是從代工做起,近在咫尺的福建晉江當年同莆田一樣,都是有名的生產和銷售高仿鞋的地方。但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后,晉江鞋企痛定思痛,大力走品牌創(chuàng)新之路,走出了安踏、361度、鴻星爾克等運動品牌,紅遍國內。
我們相信,如果莆田鞋企能將優(yōu)秀的技術力量用于自身的研發(fā)、生產,不再依賴山寨,完全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。此次莆田鞋企著眼未來,打造鞋業(yè)集體商標,彰顯出一種和過去告別的勇氣,也體現(xiàn)出了當?shù)卣蛷臉I(yè)者的智慧與魄力。這種集體商標授權的方式,一如當年的沙縣小吃,可以讓企業(yè)減少打造品牌的成本。而有了集體商標,企業(yè)就不用單打獨斗,還能集結各方資源,發(fā)展自有品牌,提升企業(yè)品牌意識,提高競爭力。
都說道阻且長,但行則將至。
推薦閱讀:
領跑全場 —— 阿迪達斯推出新款AlphaBOOST系列跑鞋